Notebookcheck Logo

智能手机照片对比:阿尔卑斯山顶上两款顶级相机的竞争者

Teaser
我们爬上了 1838 米的高山,将两款罕见的高端智能手机进行了照片对比:索尼 Xperia 1 VI 和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谁能更好地捕捉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令人印象深刻的山景?
Android Camera Smartphone

罗森海姆(Rosenheim)附近的文德尔施泰因山(Wendelstein)海拔 1838 米,被认为是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最美的全景山之一。此外,这里还拥有德国最古老的齿轮铁路之一,登山过程也十分壮观。

不言而喻,这样的景点不仅适合登山爱好者和铁路技术爱好者,也适合比较两部智能手机:毕竟,从那里可以远眺奥地利的格罗斯格洛克纳山(Grossglockner)、德国最高的教堂、可以深入山中的深洞以及山顶上的天文台。

于是,我们穿上登山靴,前往布兰嫩堡,来到温德斯坦铁路的山谷站,我们的测试即将在这里开始。首先,让我们来看看陪同我们进行测试的两部智能手机。

请注意:如果您的浏览器显示 HDR 图像,必要的数据仅存储在摩托罗拉手机的图像中。这可能会导致对图像的描述有所不同,索尼图像的对比度会明显降低,颜色也会更暗。为了进行评估,我们在不使用 HDR 的情况下进行了直接对比。感谢论坛的 Alexander H. 提供的提示。

我们带着索尼 Xperia 1 VI 和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出发,一路欣赏美景,进入光线昏暗的洞穴。
我们带着索尼 Xperia 1 VI 和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出发,一路欣赏美景,进入光线昏暗的洞穴。

事实和初步比较

我们的两个候选测试项目如下

  • 索尼 索尼 Xperia 1 VI是该制造商目前的旗舰机型,对于一款高端智能手机来说,它有几项不同寻常的功能:它配备了 3.5 毫米插孔、microSD 读卡器和相机快门按钮。说到摄像头:除了 4800 万像素的 Exmor T 传感器外,索尼还为这款手机配备了一个 1200 万像素的长焦镜头,最高可实现 7.1 倍光学变焦。广角摄像头的分辨率也达到了 1200 万像素,视场角为 123°。这些镜头是与蔡司合作改进的。据索尼公司称,这次它还努力改进了手机的自动功能,同时在相机软件中提供了许多专业选项,以帮助用户定制自己的照片。索尼 Xperia 1 VI 索尼 Xperia 1 VI在测试期间的售价约为1170 美元

  • 我们将把索尼的这款智能手机与 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进行比较,后者的价格要便宜一些,约为 1,000 美元。在处理器方面,索尼必须做出一些妥协,因为它没有使用高通公司的顶级 SoC,而是采用了经过瘦身的 骁龙 8s Gen 3.此外,它还配备了 1 TB 的超大存储容量,所以你可以原谅它没有 microSD 读卡器的事实。它的潜望镜变焦镜头分辨率为 5000 万像素,也就是说,像素分档后的分辨率略高于索尼智能手机。不过,它只有 3 倍光学变焦。主摄像头的传感器来自 Omnivision,分辨率为 6400 万像素。

我们一到达山谷火车站就开始了对比,拍摄了温德斯坦齿轮铁路上五颜六色的火车,这条铁路马上就要带我们上山了。在这个多云的天气里,两支镜头都很好地捕捉到了阳光穿透云层照亮周围景物的壮丽光线。索尼 Xperia 1 VI 拍摄的照片整体看起来更生动一些,对比度更清晰,色彩更浓烈。但这只是第一张照片。随后,我们来到温德斯坦山进行进一步的比较。
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索尼 Xperia 1 VI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
索尼 Xperia 1 VI

第一道远景

乘坐德国最古老的齿轨铁路之一,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景色。不过,由于颠簸得厉害,而且车窗不能打开,在行驶过程中几乎不可能比较照片。因此,我们一直等到了游客高地,在那里我们可以欣赏到第一幅远景,还可以享用一些茶点。

两款候选测试机都展示了山谷的壮丽景色--索尼 Xperia 1 VI 和索尼 Xperia 1 VI。 索尼 Xperia 1 VI将前景的山间草地和岩石照得更亮,但云层比索尼 Xperia 1 VI 显得更模糊。 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的对比度更高。
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索尼 Xperia 1 VI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
索尼 Xperia 1 VI

我们转过身,仰望文德尔施泰因山(Wendelstein)山顶,慕尼黑路德维希-马克西米利安大学(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)在那里建有一座天文台。在我们的正前方,是为疲惫的徒步旅行者提供长椅的客栈--毕竟,如果您愿意,也可以徒步攀登文德尔施泰因山。

在广角镜头下,我们发现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的视野明显更大。据推测,索尼对图像进行了裁剪,以掩盖广角镜头在边缘造成的失真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摩托罗拉的软件在消除这些失真方面做得非常好,因为在这张照片上看不到任何失真,尽管它的视野很大。

不过,如果将照片稍稍放大,就会发现索尼相机拍摄的照片要细腻得多,例如,酒吧的招牌看起来就清晰得多。在索尼手机拍摄的照片中,山顶上的红白条纹杆等轮廓也更加清晰,没有人为锐化的痕迹。
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索尼 Xperia 1 VI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
索尼 Xperia 1 VI

山间小屋变焦系列

现在是时候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两款相机的变焦能力了,为此,我们在山间草地上找到了一间小屋,它位于齿轮铁轨的下方和后面。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云层飘过,图像质量有些朦胧。

我们从摩托罗拉智能手机开始:使用广角镜头可以看到非常好的全景,而使用主摄像头拍摄的无变焦照片则可以更近距离地看到小屋。在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上,您可以用高达 5 倍的变焦拍摄出出色的照片,而且小屋非常容易辨认。之后,就需要使用数码变焦了:虽然照片在 20 倍变焦时看起来还可以,但当变焦增加到 50 倍时,细节就明显丢失了。放大到 100 倍时,图像看起来模糊不清。

作为双筒望远镜的替代品,能够如此近距离地拍摄非常方便。但对于真正的摄影来说,最大变焦时的质量太低,没有任何实际用途。
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0.5 倍变焦(超广角)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0.5 倍变焦(超广角)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1 倍变焦(主摄像头)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1 倍变焦(主摄像头)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5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5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10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10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20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20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50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50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100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100 倍变焦
 
 

在这方面,索尼显示了其专业性,不允许过度数字变焦这样的噱头。在 7.1 倍光学变焦的情况下,它的放大倍率仅为 21 倍,大致相当于 3 倍数码变焦。

不过,索尼手机在照片后期处理方面做得并不是特别好--即使去掉云层面纱也是如此。即使放大 5 倍,照片的细节也不如摩托罗拉手机。索尼 Xperia 1 VI 的最大变焦倍率为 21 倍,相比之下,摩托罗拉的照片看起来更真实、更清晰。

索尼 Xperia 1 VI - 0.5 倍变焦(超广角)
索尼 Xperia 1 VI - 0.5 倍变焦(超广角)
索尼 Xperia 1 VI - 1 倍变焦(主摄像头)
索尼 Xperia 1 VI - 1 倍变焦(主摄像头)
索尼 Xperia 1 VI - 2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2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5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5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10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10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21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21 倍变焦

洞穴探险

我们来到附近的温德斯坦洞穴入口。这里通往山的深处,应该可以让我们很好地了解智能手机相机如何应对光线不足的情况。山中潮湿的空气给我们和相机镜头带来了额外的挑战。

在沿着 82 级湿滑的台阶下山的过程中,我们转过身来用两部相机拍摄了洞穴入口。摩托罗拉智能手机在这种情况下的表现非常中规中矩,而索尼相机却在洞口周围拍出了彩虹色的光晕。这当然是更壮观的图像,但 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自然更接近当时情况的真实印象。
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索尼 Xperia 1 VI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
索尼 Xperia 1 VI

我们进一步进入洞穴。在那里,我们发现了寒冷陷阱--洞穴的天然入口,其特殊的气候条件意味着即使在夏天,那里仍然会有积雪。我们决定从洞穴的黑暗处向洞外的岩石进行第二轮变焦。

摩托罗拉手机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拍出了很好的照片,但其强大的数码变焦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毫无用处。
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0.5 倍变焦(超广角)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0.5 倍变焦(超广角)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1 倍变焦(主摄像头)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1 倍变焦(主摄像头)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5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5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10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10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20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20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100 倍变焦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- 100 倍变焦

索尼手机在低焦距下的 HDR 优化效果较差,洞外的天空只被描绘成闪闪发光。不过,当放大到更近的距离时,它对强烈对比的处理要好得多:洞外岩石的细节更加清晰。数码变焦一生效,图像质量又急剧下降。

索尼 Xperia 1 VI - 0.5 倍变焦(超广角)
索尼 Xperia 1 VI - 0.5 倍变焦(超广角)
索尼 Xperia 1 VI - 1 倍变焦(主摄像头)
索尼 Xperia 1 VI - 1 倍变焦(主摄像头)
索尼 Xperia 1 VI - 2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2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5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5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10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10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21 倍变焦
索尼 Xperia 1 VI - 21 倍变焦

再往山里走

当我们进一步深入洞穴时,我们在昏暗的光线下拍摄了一张照片。索尼手机再次展示了其卓越的细节清晰度和较高的对比度。虽然摩托罗拉手机也能很好地提高照片的亮度,但它拍出的照片要平淡得多,对比度较低,细节较少。
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索尼 Xperia 1 VI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
索尼 Xperia 1 VI

当我们到达洞穴最深处的 "穹顶 "时,我们用两部智能手机拍摄了一段全高清 30 fps 的对比视频。同样,照明条件当然也很困难,可以看到两部手机的自动对焦最初都出现了一些问题。

由于两款手机都没有像 Magic4 Pro 那样的防闪烁传感器,因此在十字路口的 LED 灯光闪烁方面也都存在问题。 Honor Magic4 Pro的防闪烁传感器。不过,总的来说,即使在光线很暗的情况下,视频录制的效果也不错。

山间草地特写镜头

我们再次来到户外,仔细观察山间草地上的一朵花。

实际上,我们更喜欢用摩托罗拉手机拍摄的照片,因为它对焦更好,画面也更明亮。
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索尼 Xperia 1 VI
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
索尼 Xperia 1 VI

其他照片 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

其他照片 索尼 Xperia 1 VI

结论--全能选手与实现梦想的选手

不仅仅是三星或Apple 能提供优秀的拍照手机,一些不太常见的智能手机也能拍出优秀的照片。我们的阿尔卑斯之旅证明了 索尼 Xperia 1 VI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和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都能很好地拍摄壮观的景色。

然而,这两款智能手机的侧重点却大相径庭:索尼非常重视让摄影师对图像构图施加尽可能多的影响,即使在自动模式下也是如此,而摩托罗拉则会根据需要自动运行一切,并在几毫秒内对图像进行重要的后期处理。

此外,索尼还努力增强其自动模式,并在照片中实现了非常出色的图像锐度。遗憾的是,这并不总是一致的,这意味着你经常需要用 Xperia 1 VI 进行一些尝试,直到获得完美的照片。但当它发挥作用时,照片就会非常出色。

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在拍摄超广角照片时,由于其变焦面积更大、视角更广,因此灵活性略胜一筹。从图片中可以看出,索尼手机的光学变焦范围更广,而索尼手机的数码变焦则完全失败。

如果你喜欢尝试,不要求第一次拍照就能达到最佳效果,那么索尼 Xperia 1 VI 可以拍摄出非常出色、非常清晰的山脉照片。另一方面,事实证明摩托罗拉 Edge 50 Ultra 更加灵活。

我们用这两款手机在高原和温德尔施泰因山洞拍摄了很多照片,非常有趣。遗憾的是,那天阴天太多,无法看到真正的远景。下次登山旅行时,我们可能会带上摩托罗拉手机,因为它是一款更好的全能手机,即使是 Xperia 1 VI的极佳清晰度、出色的色彩还原和丰富的功能也有其自身的吸引力。

Please share our article, every link counts!
> Notebookcheck中文版(NBC中国) > 评测 > 智能手机照片对比:阿尔卑斯山顶上两款顶级相机的竞争者
Florian Schmitt, 2024-08-13 (Update: 2024-08-15)